男,1975年生,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批“优秀青年”基金入选者(2012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人才计划项目终期评估优秀(2015年)。长期从事森林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无人机生态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较全面系统的评价了森林火干扰对森林恢复、群落构建、生态演替、碳氮循环等关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在森林干扰生态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已在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和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生态学、环境遥感及林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优势研究领域与“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紧密相关。近年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健康、地理空间及数字孪生技术在林业领域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贡献如下:
(1)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健康领域,针对森林干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态效应开展研究,取得如下成果:①创新的提出了应用空间点格局统计方法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量化森林野火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②系统研究了林火强度对大兴安岭火后森林恢复、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循环的影响;③发展了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指标,并有效区分了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这两大类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
(2)在地理空间及数字孪生技术在林业领域应用研究方面,针对森林生态指标监测及景观动态模拟,取得如下成果:①在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方面,发展了一套融合干扰历史重建及异速生长方程的方法来精准估算人工林的碳储量;②提出了通过耦合公民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框架来有效监测森林健康;③开发了一套林火蔓延的可视化模型,并同森林景观动态模型相结合,为森林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模型模拟及可视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