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生化调控及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负责人张丽莉和武志杰,以我国主要农用土壤和主栽作物为供试对象,研究土壤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土壤供肥与作物吸肥规律的生物学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与环境效应,开展新型肥料研发、土壤调理剂创制研发、聚谷氨酸肥料研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战略性先导项目(A类)1项等。团队成员共10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6人。
土肥水耦合过程、高效利用与调控:负责人马强,主要开展土壤肥力培育、氮素保供机制和水肥交互效应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基金、“支撑”计划子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等科研任务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团队宇万太研究员、李帅霖副研究员、宁宇和夏竹青分别在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生物与非生物驱动机制、土壤碳汇功能与养分循环耦联机制及根际生态过程、全球变化背景下多元素化学计量耦合效应及其与农田产能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农田水肥高效协同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负责人谷健,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短缺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主要开展农田水土协同高效利用理论研究,揭示作物根际水肥互作机制,攻克防蚀节水关键技术,研发保土节水新设备,搭建土壤水分养分智能动态监控平台,构建农田新型补灌水肥精准管理技术体系,为半干旱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实现农田作物节水节肥增效生产。
环境微生物资源和新型农用菌肥技术与产品研发:负责人徐慧,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研究内容:以黑土地保护、盐碱地改良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可持续性环境微生物过程”,开展农田碳氮循环、发酵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过程与机制研究,农用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创新有机菌肥产品开发。通过“理论-技术-产品”全链条,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团队成员:共3人,其中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农业微生物与合成生物技术:负责人潘华奇,团队依托于辽宁农用微生物智造工程中心,围绕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创制新型绿色投入品的国家需求,致力于促生、生长调节、生化抑制、抗菌和杀虫等功效生物菌剂、新型生物农药/肥料产品创制。主要方向有:1)功能微生物挖掘与人工合成菌群构建,2)基于SPLSD策略活性天然产物发现与优化,3)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与绿色生物智造。团队有微生物、药物化学、药理和酶工程专业的5位博士成员。